垃圾分好后,又被“一锅端”了吗?
发布时间:1/12/2021 3:41:21 PM

“垃圾分好类,是不是又被’一锅端’了?”

从垃圾分类这个词刚出现在大家生活中开始,这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听到的问题,这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其背后却反映了不少大问题。

很多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不仅仅是疑问,还带着对清运及及末端处理的不信任,也正是这种心理,让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产生了抵触、反感的情绪。

事实上,从前端到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置,垃圾分类链条需环环相扣,才能实现闭环。前端分好类是末端处理的前提和基础,而末端分类处理也是前端分类的保证,建立从前端分类到末端处理一体化的完善系统,才能真正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南京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则是对这个链条进行了革命性的再造、提升。

重塑收运体系,垃圾也有“公交线路”

随着垃圾强制分类的推进,垃圾收运体系悄然变化。

南京市鼓楼区从2020年年中就开始逐步增加运力,为强制分类做准备。

按照“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分类收运要求,厨余垃圾车由原来4-5辆增至20辆,餐厨垃圾车由11辆增至18辆,还增加了32辆收运小电动车,负责收小街小巷的厨余垃圾。全区现在每天可收运60-70吨厨余垃圾。

去年111日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后,6000多个小区都要进行分类收运。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每天收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每周收运,整个收运体系进行了再造。

为推进垃圾强制分类,南京总计投入了2508辆垃圾运输车辆,比之前增加了271辆收运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大件垃圾的车辆,各区还改造了部分旧车辆。所有人员、车辆,要求按照公交化的线路,定时、定点、定线到所有分类小区、单位收运。

加快补齐短板,提高垃圾转运效率

幕府西路垃圾中转站始建于2004年,过去主要转运其他垃圾,每天可转运30吨。垃圾强制分类后,分出的厨余垃圾量逐步提高,鼓楼区将此中转站升级改造为日转运量60吨的厨余垃圾中转站,来提高厨余垃圾转运能力。

厨余垃圾去厨余垃圾中转站、其他垃圾进生活垃圾转运站……四大类垃圾,由不同运输车辆收运、转运至不同地方处置,有效避免混装混运问题发生。

强制实施垃圾“四分类”后,厨余垃圾分出量增加,必须送到较远的处置点处置,所以转运效率必须提升。

每个区,尤其是离末端处置点较远的城区,基本上都需设置两个以上厨余垃圾中转站。目前,南京一共有100多个垃圾中转站,其中多为其他垃圾中转站,通过改造,城区每个区将各有1-2座厨余垃圾中转站。

处置效益明显,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处置厨余垃圾的最大益处是无害、减量,而处置中带来的副产品沼气可以发电,这样又产生了经济价值。

2020111日到1226日,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共处理厨余垃圾约8356吨,可产生约84万立方米沼气,发电168万千瓦时。

根据处置中心目前的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的处理量测算,一年可产生1300万立方米沼气,可发电2700万千瓦时。

目前南京每天可分出800多吨小区厨余垃圾。南京拥有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溧水、高淳、六合区餐厨垃圾处理厂,还有100多处厨余垃圾分散处理设施,厨余垃圾日总处理能力达1650吨,可基本满足现阶段分类处理需求。

不过,末端处置“偏科”现象还较重。“分出的800多吨厨余垃圾,相比其他垃圾总量还是很少的,其他垃圾每天有将近9000吨被焚烧处置。”南京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那么前段分类和末端处理之间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从南京市64个小区和101个工作单位试点试行垃圾分类开始,华展猫先生着力优化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为政府补齐生活垃圾分类设备的短板问题,解决居民“撤桶并点”后的顾虑,化解邻避效应。

在设备运营初期,投放点还会设置督导员,教大家如何正确分类,不用担心“不会分”、“分不好”等情况。

另外,华展猫先生使用专车专运,日产日清,有效缓解了厨余垃圾满溢引起的社区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分类好的垃圾混装混运的情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居民在垃圾前端分类投放环节没有做好,将导致垃圾后端处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如果垃圾没有做到分类运输和处理,反过来也会影响居民对分类投放垃圾的配合度和积极性。

所以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垃圾分类前端投放工作,还要重视中后端处理工作。因为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效果。